摘要
随着LED照明的普及,人们对蓝光对人眼潜在危害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的实验室光生物安全测试系统虽然精确,但在多样化应用场景中缺乏便携性和易用性。本文讨论了便携式视网膜蓝光危害测试仪的开发,特别是LISUN EN62471-P型号,该产品通过提供紧凑、用户友好的现场评估解决方案,解决了这些局限性。该设备符合国际标准,确保在各种场景下提供可靠且一致的测量结果。
引言
随着LED技术在照明和显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蓝光暴露的潜在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蓝光(波长范围400–500 nm)与视网膜损伤和其他眼部问题密切相关。为减轻这些风险,国际上制定了如IEC/EN 62471等标准,用于评估灯具和灯具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传统的实验室测试系统尽管功能全面,但往往体积庞大,不适合现场评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LISUN开发了EN62471-P便携式视网膜蓝光危害测试仪,它在不牺牲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提供了便携式解决方案。
设计与开发
便携式视网膜蓝光危害测试仪的开发基于现有实验室光生物安全测试系统的原理。设计时重点考虑了便携性、易用性及符合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
关键特性
• 便携性: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和现场评估。
• 易用性:设计了用户友好的界面,即使是经过最少培训的操作人员也能进行准确测量。
• 广泛的测量范围:涵盖300 nm至1050 nm的波长范围,包括关键的蓝光光谱。
• 标准化:符合IEC/EN 62471标准,确保测量结果符合国际安全规范。
技术规格
LISUN EN62471-P配备以下技术参数:
参数 | 规格 |
波长范围 | 300 nm 至 1050 nm |
测量距离 | 可调,标准距离为200 mm |
视场(FOV)范围 | 1.5 mrad 至 110 mrad |
接收孔径 | 辐亮度测量为7 mm;辐照度测量为20 mm 和7 mm |
测量原理
该测试仪通过测量指定波长范围内光源的光谱辐亮度和辐照度运行。它采用光学滤波器和传感器,能够精确检测蓝光危害。设备计算加权辐亮度,考虑到人眼对蓝光的光谱敏感度,并根据既定的风险组分类。
风险组分类
根据IEC/EN 62471标准,光源根据其潜在光生物危害分为以下四个风险组:
• 风险组0 (RG0):无风险
• 风险组1 (RG1):低风险
• 风险组2 (RG2):中等风险
• 风险组3 (RG3):高风险
便携式视网膜蓝光危害测试仪通过评估光源并将其分配到相应的风险组,有助于安全评估和法规合规。
应用领域
LISUN EN62471-P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使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 现场评估:特别适合评估工作场所、学校、医院和公共场所的照明装置。
• 质量控制:帮助制造商确保其产品符合光生物安全标准。
• 研发用途:为研究人员研究蓝光影响及开发更安全的照明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结论
便携式视网膜蓝光危害测试仪的开发代表了光生物安全评估工具的重要进步。通过将实验室系统的精确性与便携性相结合,LISUN EN62471-P使得对蓝光危害的全面、高效评估在多种环境中成为可能。其符合国际标准的特性确保了用户可以信赖其测量的可靠性,从而为人工照明普及环境中的眼部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欲了解更多关于LISUN EN62471-P便携式视网膜蓝光危害测试仪的详细信息,可参考以下链接:
标签:EN62471-P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